为什么说需要把工业行业纳入碳市场,才能实现碳达峰目标?

碳市场和绿色制造、工业低碳化转型的关系非常密切,碳市场将来在工业低碳化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为什么特别强调工业行业在全国碳市场的作用非常大?

针对“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有文章论述了我国未来二氧化碳排放的趋势,包括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工业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如水泥、钢铁的制造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情况。文章判断,中国大概在2028—2029年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截至2060年,我国将有大概不到10亿吨的碳排放。这些残留的排放可能需要靠森林碳汇和碳移除技术,如工艺直接捕集等,进行综合处理,这就是未来碳排放的轨迹。


碳排放控制政策


想要在未来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能效的提升始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特别是在2030年前,能效的提升非常关键,会起到最主要的作用。但这里所说的能效提升是一个广义概念,包括了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等,其中很大一部分与工业有关。


所以,工业领域能够为节能减排提供大量提高能效的机会。无论是技术方面的节能系统推广,还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工业领域对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都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对节能来说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工业企业对节能减排的管理措施。


除了能效提升,非化石能源替代也是节能的关键措施之一。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被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替代,将对节能起到很大作用。当然,到2035年,一些碳移除技术越发成熟后,非化石能源替代对节能的作用将越变越小。


总之,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才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有一些先进技术的发展,包括储能、氢等,它的成效不能完全靠技术自身,目前也没有办法参与市场竞争。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先进技术具有竞争力呢?这需要推出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它们的发展。而针对我国的情况,大体上可以推出两类政策。


大政策


“大政策”就是要提出一些要求、一些目标、一些导向,但这些政策还没有和企业、消费者的行为产生直接的联系,没有产生非常有效的激励。例如,节能法、可再生能源法、国家对外碳减排承诺、约束性规划目标与考核制度、1+N政策体系等。这些大政策指出了方向,然后需要另外的一些政策工具来落实。


政策工具


政策工具包括控制性政策,比如能效标准,还有基于市场的支持工具,如节能补贴。另外,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很好,其产业无论是在制造、投资,还是进口、出口等方面都已世界领先,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里引入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政策工具,就是标杆定价,极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还有如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利率政策等也非常重要。


例如,美国《通胀消减法》成为了促进低碳转型的很重要的政策工具,因为它通过税收优惠、免税等政策,鼓励了一些低碳、零碳技术的发展,对节能减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要点


在过去二十年,上述这些政策对低碳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在我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可再生能源领域、核能领域都发挥了引领作用。但未来实现碳达峰以后,碳排放将会快速下降,就需要制定碳定价的政策。


碳定价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碳税和碳市场。在未来的不同阶段,碳价水平什么样?考虑到要促进经济社会低碳转型,未来的碳价走势将是什么样的?我国的碳市场是什么样的?除了国家的碳市场以外,我国还有7个地方的试点碳市场,包括北京、上海、重庆、天津、深圳都有试点碳市场,我国已经把碳市场作为减排的主要政策工具。


为什么说需要把工业行业纳入碳市场,才能实现碳达峰目标?

在这么大的中国建立碳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先在五个城市、两个省(湖北和广东)建立了7个试点碳市场。建立试点碳市场的目的就是为国家的碳市场建设提供借鉴。目前,这几个试点碳市场都已发展起来,对地方的减排或低碳转型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为国家的碳市场建设提供了参考。


碳市场的建设有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首先是覆盖范围。我国碳市场覆盖8个大行业,20个子行业,包括发电、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造纸和国内航空。我国在进行碳市场核算的时候,除了核算直接排放,也就是现场排放以外,还核算企业用电用热的间接排放,这一点和发达国家的碳市场不一样。因为核算间接排放在我国涉及责任分担的问题,我国的电价是由国家管控的,发电增加的减排成本不能通过电力市场有效地传导到用户。而欧盟是市场化机制,可以把电力相关的减碳责任再进行很好地分担。所以,把间接排放直接纳入到工业行业和企业的排放核算里,是符合中国特色的。

其次是门槛。如果一家企业的消费量是一万吨标准煤,肯定要强制性纳入国家碳市场,这样全国碳市场大约要管理8000家企业,其中大部分企业是工业企业,明年将会有更多行业进入全国性碳市场。

再次是总量设定。未来,全国碳市场管控这8000家企业后,将对它们的排放总量进行设定,排放总量怎么设定?需要根据国家减排目标的要求,结合国家碳排放的轨迹,以及考虑经济增长的要求和碳市场贡献的要求来进行设定。据估算,通过这8000家企业大概能够管控我国碳排放总量的70%左右。所以,虽然目前碳市场只是我国碳排放政策体系的一个新成员,但未来它会变成主要的政策工具。

最后是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发放和有偿分配两大类,初期是基于行业碳排放基准和产品实际产量的免费配额分配,现在已开始通过碳市场建立各个行业的碳排放标准,根据基准线来分配配额。根据国家减排要求,基准线将会越来越严格。同时,还要考虑拍卖一部分配额,且拍卖的比例会不断增加。


碳市场行业扩围及其影响

国家碳市场首先在发电行业开始运行,运行后的表现超出预期。

中国特色的碳市场制度得到检验。从全球来看,碳市场运行比较成功的只有发达经济体,其中有部分已经实现碳达峰,出现了碳达峰后的碳排放下降趋势,其他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碳市场。而我国的碳市场通过试点,融合各个行业的智慧,在制度上已经得到了检验。

碳市场履约率超过99%。什么是履约?未来,企业实际的排放量和其得到的配额量相等才可以,否则就违约了。目前已经过两个履约期,82%的企业参与交易。碳市场最重要的是设定总量,鼓励企业进行交易,通过交易创造共赢机制,碳市场的效益才能得到很好发挥。

然而,目前,如果仅仅在发电这一个行业发展碳市场,无法保障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需要纳入工业行业,才能实现碳达峰目标。而且,碳市场的扩围将分阶段进行,从发展一个行业,到2060年时可能完成800个行业的全覆盖,最终占到我国排放总量的60%~70%,充分发挥各行各业的减排作用。

从边际减排成本来看,建筑行业和交通行业的减排难度比较大,工业行业和能源行业的减排难度相对较小。碳市场引入后,煤电行业的减排会先经历一个平台期,然后慢慢下降,而在工业行业里,如高耗能的水泥、建材领域将呈现下降趋势。

想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火电、建材、电解铝、钢铁等行业在2026年以前就必须实现碳达峰。所以,把工业行业纳入碳市场,才能有效发挥碳市场的作用。

如果不扩围的同时,还要实现碳排放提前达峰的目标,则GDP成本将比扩围情景高近一倍。为什么?从发电一个行业来看,经过多年的机组更新改造,光靠它本身的节能增效来减排,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在工业行业里,还有大量的节电、节能的机会,所以扩围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碳排放也会显著降低。

为什么说需要把工业行业纳入碳市场,才能实现碳达峰目标?

全国碳市场的未来与发展

未来的碳市场是什么样的?

近期(2025年前),必须做到的事情包括:健全数据质量监管体系,增强数据监管能力;扩大全国碳市场配额交易行业,电解铝、水泥、钢铁三个行业很快将纳入全国碳市场,然后其他行业再陆续纳入;引入配额有偿分配机制,如拍卖机制;增加交易主体类型,扩大市场参与度,目前主要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未来会有投资机构进入其中;增加资源碳市场交易产品,如氢能、储能在未来将纳入资源减排体系里,作为激励机制,我国资源碳市场出台后,目前只有四种交易产品,未来在工业行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例如信息行业,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中期(2030年前),应实现对八大高能耗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的全覆盖,管控8000家左右企业;应有相当比例的配额采用有偿竞卖方式;推进碳市场衍生品交易试点,完整的碳市场包括一级拍卖市场、二级现货市场、三级衍生品市场,如欧盟碳市场交易中,有95%以上的交易是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我国应通过推进碳市场衍生品交易的地方试点工作,让衍生品的属性充分发挥出来;Article 6.2落地试点,中国的碳市场怎样和全球的碳市场联系在一起?《巴黎协定》中第六十二条有全球的交易机制,可以将其纳入我国资源交易体系当中,促使我国资源交易体系国际化。

远期(2035年前),我国将由基于强度的碳市场转向基于总量的碳市场,成为交易主体多元、交易产品多样、交易价格合理、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有力有效的全球样板碳市场。


如有更多问题需要解答,可以进入【环保-问答社区】一起交流!

发布者:环保无忌,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0hb.cn/index.php/2024/07/15883/

(0)
环保无忌的头像环保无忌绿色守望者
上一篇 2024-07-31 21:45
下一篇 2024-07-3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