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外部性
我们都知道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奇作用,它可以让市场资源自发性地有效配置,让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但我们也要知道,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有它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
现实中的许多工业企业,比如食品厂、屠宰场、造纸厂、化工厂、制药厂等等,在生产制造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副产物,如污水、废气、废料。这些污染物会影响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更容易出现健康或安全问题。那么看不见的手可以阻止企业排放污染物吗?我们将在本章探讨这个话题。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之前在我们研究市场供求关系时,只聚焦于买卖双方的利益得失。而现实生活中,市场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到除买卖双方以外的第三方。就比如上文中工厂生产商品时对其他人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工厂往往未对受到影响的人给予补偿。这种影响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外部性。通俗点说,所谓外部性,就是一方的行为对旁人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我们称之为负外部性,如果影响是正面的,我们就称之为正外部性。
由于市场中买卖双方的行为忽略了外部性的影响,所以当外部性存在,市场达到均衡时社会经济福利并没有达到最大化。比如企业不会考虑自己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引起的污染,产品的消费者也不会去考虑,所以如果没有政府的限制,企业会大量排放污染物。因此当市场存在外部性时,市场是失灵的。
假设1:负外部性——企业的污染成本
假设一个钢铁企业生产并销售钢材,我们很容易画出市场中钢材的供求曲线。当没有政府干预时,钢铁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自己钢材的产量和价格,最后市场供求达到均衡。
现在,我们假设钢铁企业在生产钢材过程中排放污染物,比如向大气排放烟尘,这种烟尘将损害人的呼吸道健康。此时钢铁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除了企业原有的生产成本以外,全社会也为之承担了另一部分成本——居民健康的成本,我们称之为外部成本。而真正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应该是考虑了外部成本在内的社会总成本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均衡。
然而我们知道,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买卖双方不会将外部性纳入成本收益的考量,因此钢铁企业仍然会根据市场的供求来调整产量,并最终生产出多于最优均衡数量的钢材,市场中的资源配置无效率。
假设2:正外部性——教育的额外收益
外部性不全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比如教育。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支付了学费,学到了知识,带来了能力、素养的提高。对于社会而言,更多受到良好教育的公民会带来更加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提高创新能力,降低犯罪率。因此,当人们接受良好教育时,除了自身获得了利益之外,社会也享受到了一份福利。
和负外部性一样,市场的供求双方不会考虑这方面的影响。如果没有政府干预,提供教育的机构不会因为这些正外部性而获得补偿。所以市场中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没有包含这种外部需求。这导致市场中提供的教育资源数量要小于最优均衡数量,市场的资源配置同样无效率。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前面我们讨论了当市场中存在外部性——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看不见的手就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由于市场对外部性的忽略,导致资源配置没能使经济福利最大化。因此就需要政府制定合适的公共政策来矫正这种市场失灵。通常政府可以采用的手段包含管制、税收与补贴、排污权管理。
管制 例如政府可以规定向外环境排放污染物是犯罪行为,使外部性成本远远大于生产的收益,从而禁止产生外部性的行为发生。现实中,管制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可以禁止企业采取落后的、造成高污染的工艺来生产,限制使用高污染原料等等。
税收与补贴 简单来说,就是对产生负外部性的行为征税,给产生正外部性的行为补贴。这种税属于一种矫正税,与我们之前学到的税收有所不同。我之前学过,税收会扭曲市场激励,使得一部分原本可以互利的交易无法达成,造成了无谓损失。而这种矫正税不同,是在市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而偏离了最佳均衡的情况下,让供求关系重新回归最佳均衡的一种矫正。因此,矫正税既能增加政府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同样的道理,补贴也是一种矫正,对正外部性的矫正。现实中,政府对国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补贴资金。
排污权交易 回到钢铁厂的例子。假设政府为了控制钢铁厂的污染,要求钢铁厂一年只能排放100吨污染物。有一天,这家钢铁厂同一家化工厂一起找到政府部门,他们向政府提出了一个建议:由化工厂自身每年减少100吨污染物排放,从而允许钢铁厂每年多排放100吨,达到每年200吨污染物的要求限值,作为报酬,钢铁厂每年支付一笔钱给化工厂。政府应该同意他们的提议吗?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应该同意他们的提议。因为对于钢铁厂和化工厂来说,他们自愿达成这笔交易,说明这笔交易对双方都有利,而对于社会而言,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没有变化,因此这个提议没有额外增加外部影响。所以,同意这个提议会提高市场的经济福利。
政府允许这种交易实际上就创造了一种新的稀缺资源:排污权。这使得污染,这种原本被市场忽略的外部性,转换为一种可以被明码标价的,不再被忽略,而是可以流通的资源。而只要存在这种污染权的自由交易市场,看不见的手就可以有效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税收与补贴、排污权都属于将外部性内化。就是通过改变激励,使得市场在配置资源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外部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我们探讨了外部性以及外部性如何使市场配置无效率,也分析了政府应对外部性的常用手段。那么外部性问题是否只能由政府出面解决呢?不全是,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非政府的方式解决问题。
道德约束 先人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本质上是在教导我们考虑要行为的外部性,在行动之前,要充分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什么影响。大部分人不偷不抢,不乱扔垃圾,除了有相关法律禁止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认识到这是错误的,不道德的。
民间机构 如果一家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要求工厂采取措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更明智的办法是,联合所有受到污染损害的人,建立一个环保公益组织,来约束排污企业的行为。
和平协商 假设住你楼上的是个钢琴家,每天在家中苦练钢琴,而你是忙碌的上班族,希望每天下班之后回到家中能享受安静的环境。可以想象到,钢琴家的练琴行为造成了负外部性,而你就是受害者。那么你可以和这位邻居坐下来协商,比如你可以提议让邻居调整练琴的时间,只在你出门工作的期间弹琴。钢琴家也可以支付你一笔补偿金,让你稍稍忍受下不太安静的居住环境,或者支付得足够多让你干脆搬走。
私人办法解决外部性真的有效吗?经济学界有个著名的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他们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而现实中,私人解决方案并不完全有效。问题不是这个定理是错的,而是现实中交易是有成本的。例如上文中你和钢琴家邻居,你们坐下来协商并不一定顺风顺水,钢琴家可能没法在你出门上班时弹琴,因为那个时间他也需要出门,而钢琴家支付给你的补偿款数额无法让你满意,你们就有可能陷入争执和谈判中,而最终什么协议都没达成。现实中,这种交易成本更多地体现在起草和执行协议,以及相应的律师费,而协商失败所导致的罢工、抗议甚至战争都是高昂的代价。
结语
笔者现实中是一名基层环保部门公务员,因此对本章的内容有较多的切身感悟。我们要明白的是,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当外部性存在时,市场的资源配置就偏离了最优解。近几年来,我国对环保工作愈加重视,环保打击力度也不断加大,因此很多人提出一个疑问:要环保还是要发展?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矛盾如何解决?通过本章的探讨我们就知道,这些其实都是伪命题。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根本没有站在对立面上。我们要清楚的一点是,污染是一种典型的负外部性,它造成了市场的无效率。保护环境是对市场中已经存在的这种无效率的矫正。是使得整体市场资源配置更趋近于最优水平的举措。保护环境恰恰是为了经济更有效地发展,而不是站在发展的对立面,成为需要和发展经济之间权衡取舍的矛盾。
往期回顾
第一章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三章 经济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第四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第五章 弹性及其应用
第六章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第七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第八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
第九章 应用:国际贸易
待续
发布者:环保管家,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0hb.cn/index.php/2024/07/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