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新一轮细颗粒物(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北京市2017年PM2.5主要来源中北京本地排放占2/3,区域传输占1/3。本地排放贡献中,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生活面源分别占45%、16%、12%、12%,且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
研究还表明,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大,区域传输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55%~75%。
区域传输约占PM2.5来源的1/3,重污染日则超过50%
新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2017年PM2.5主要来源中区域传输约占1/3,且随着污染级别的增大,区域传输贡献呈明显上升趋势。中度污染日(PM2.5日均浓度在115~150微克/立方米之间)区域传输占34%~50%,重污染日(PM2.5日均浓度>150微克/立方米)区域传输占55%~75%。
研究还显示,不同区域及时间段来源是有差异的。北京市南部边界燃煤、城区机动车及交通站点扬尘特征最为显著。从不同时间段来看,移动源均是最大的来源,而硫酸盐主要受区域燃煤传输影响。从北京市全年平均分析,区域传输对PM2.5年贡献率为34%±8%,与上一轮源解析结果相比(32%±4%)略有增加。从重污染日贡献来看,重污染日区域传输贡献率为55%~75%,与2014年源解析结果相比明显上升。区域污染传输存在传输通道,其中南部(尤其沿太行山一线)、东部传输通道贡献更高。
本地源呈现“两升两降一凸显”,当前移动源贡献最大
新源解析主要结论表明,北京市2017年PM2.5主要来源中北京本地排放占2/3,现阶段本地排放贡献中,移动源、扬尘源、工业源、生活面源和燃煤源分别占45%、16%、12%、12%和3%,农业及自然源等其他约占12%;移动源中在京行驶的柴油车贡献最大,扬尘源中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并重,工业源中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和印刷等排放挥发性有机物工业行业的贡献较突出,生活面源中生活溶剂使用等约占四成。
发布会上,国家大气重点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北京市跟踪研究工作组组长王书肖介绍,北京市各主要源对PM2.5的绝对浓度贡献明显下降,本地源呈现“两升两降一凸显”,区域传输贡献有所增加。
去年,北京市本地排放来源贡献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主要源对PM2.5的绝对浓度贡献全面明显下降,燃煤源下降幅度最为显著。PM2.5各主要来源占比呈现“两升两降一凸显”特征,两升是指移动源、扬尘源贡献率上升,两降是指燃煤和工业源贡献率下降,一凸显是指生活面源贡献率进一步凸显。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刘保献介绍,北京本地排放中移动源贡献最大,占比明显上升。2017年不同时段及空间范围内,移动源均是本地大气PM2.5的第一大来源。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高达45%,是上一轮解析结果(占比31.1%)的1.4倍。
专家建议:
尽快从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
根据本次源解析北京市污染“两升两降一凸显”的特征,王书肖和其他专家均建议,首先,调整优化治理方式,尽快从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其次,聚焦重点实施三大攻坚行动,包括柴油车清洁化攻坚行动、扬尘管控攻坚行动及挥发性有机物总量削减攻坚行动。第三,继续深化区域联防联控工作,聚焦重点时段、重点传输通道,特别是针对重污染期间应强化区域重污染应急联动。第四,进一步强化科学治污、精准治污的科技支撑能力,推动“科学-决策-执行”互动的现代大气环境治理体系建设。
发布者:环保无忌,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360hb.cn/index.php/2024/07/8090/